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服务 > 社情动态

做好残疾人服务“最后一百米”

2021年01月20日   次浏览   文章来源: 什刹海   【字体:  

        刚退休就接到社区“热线服务”,还能加入微信群得到各类培训和活动消息,有问题也能直接在群里问并得到及时答复。家住什刹海街道的退休残疾人周玲在享受到上述服务后倍感意外和温暖。而这些服务得以实现的背后,是什刹海街道徐徐展开的一张残疾人民生服务网。

        从2020年开始,什刹海街道残联以落实“七有”“五性”需求、聚焦残疾人精准帮扶为出发点,与辖区22个社区共同开展了地区残疾人问需服务,并以“一人一档”方式持续跟进需求解决。

        “我们的走访都是日常化开展的,只要有时间就去,跟大家唠唠家常、问问近况和需求,残疾人朋友们就能经常从残联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不许带表格、不进行制式提问,从残疾人生活实际需求入手进行走访的方式广受欢迎。而每次走访前,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还要与相关科室核对诸如享受低保、两项补贴等惠残政策的落实情况,继而使走访与需求了解更实、更有针对性。

        除了入户,什刹海街道在推动残疾人问需服务常态化中,各社区结合实际还利用电话回访、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残疾人群体诉求反映的渠道。去年疫情期间,社区会及时通过微信群发布疫情信息,推送各类防疫宣传和科普知识。线上兼线下的上门送菜、送防护用品、协助买药购物等服务,在关键时刻更守护了残疾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拉近了街道、社区与残疾人邻里的距离。

        家住什刹海街道的王女士是肢体残疾人,在疫情期间通过什刹海街道残联的帮助,王女士与某公司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实现了就业。事后,王女士特意给街道残联送来锦旗表示感激,办事处副主任王国强代表街道接受了锦旗。 

        围绕“六稳”“六保”要求,什刹海街道残联在疫情期间“向前一步”,主动追踪与问需残疾人就业需求。街道残联经过数次洽谈,与多家用工单位达成协议,协助32名残疾人 续签了2年劳动合同,16名残疾人通过“云面试”实现新就业。
        结合前期总结走访问需成果与经验,什刹海街道建立了“政策管家”服务机制。目前,现行的惠残政策涉及领域广、内容繁多,部分政策间还存在衔接或互斥。为灵活运用政策化解残疾人困难,什刹海街道在需求追踪的过程中采取与残疾人分享分析政策,结合需求的“轻重缓急”给出合理化建议和办事指南,从而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中形成残疾人服务的闭环。 
        目前,什刹海街道已通过入户走访完成1000余名残疾人的“一人一档”建立。未来,什刹海街道还将以需求为导向做好残疾人困难的主动发现与解决,提升政策服务的效能,并在“未诉先办”中将残联桥梁纽带作用更加充分地充分发挥出来。
        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解决,让残联组织在残疾人群体当中的信赖程度持续提高,继而为各项残疾人工作开展打下更了坚实的群众基础。